纳米石墨烯,作为一种低成本、环保、导电性优异且易于规模化合成的材料,在ORR领域备受关注。它有望取代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,为能源转换和储存系统降低成本。本文综述了纳米石墨烯在ORR应用中的基本化学和物理性质,以及缺陷、尺寸、掺杂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。
纳米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,使其在ORR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。其高效的电荷传输和优化的中间体吸附能力,为氧还原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催化活性。
缺陷效应:纳米石墨烯中的缺陷部位可以改变电荷分布,提高催化活性。
尺寸效应:不同尺寸的纳米石墨烯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。
掺杂效应:引入异原子掺杂,可以进一步优化纳米石墨烯的催化性能。
协同效应:缺陷、尺寸和掺杂三者相互作用,共同提升纳米石墨烯的ORR性能。
作者:
Liqiang Mai,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。他在太原理工大学、桂林工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完成学业,获得博士学位。曾在哈佛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做研究。研究领域为纳米能源材料,获得多项荣誉,包括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。
参考文献:
Bin Wu, et al. 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Nanographenes Enabled by Defects, Size and Doping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.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, 2024.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nie.202415071
信息来源:燃料电池学术前沿
氧化石墨烯:
氧化石墨烯(graphene oxide )是石墨烯的氧化物,一般用GO表示,其颜色为棕黄色,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粉末状、片状以及溶液状的。因经氧化后,其上含氧官能团增多而使性质较石墨烯更加活泼,可经由各种与含氧官能团的反应而改善本身性质。
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,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原子层,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。因此,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。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,具有聚合物、胶体、薄膜,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。氧化石墨烯长久以来被视为亲水性物质,因为其在水中具有优越的分散性,但是,相关实验结果显示,氧化石墨烯实际上具有两亲性,从石墨烯薄片边缘到中央呈现亲水至疏水的性质分布。因此,氧化石墨烯可如同界面活性剂一般存在界面,并降低界面间的能量。其亲水性被广泛认知。